点击上方 ▲ 关注「欧茜医生」了解更多育儿知识
年年科普防溺水,年年都有孩子溺水。
8月8日,辽宁7名初中生去水库游玩,4人不慎落水,其中2人溺亡。
8月11日,杭州6岁男童上游泳课溺水,3分钟后才被救起,被送进ICU治疗。
8月13日,天津3名女童到河边游玩,其中1名13岁女童不慎落水,一中年男子路过欲施救不料也发生溺水,两人均不幸遇难。
......
我无意去指责遇难孩子的父母照管不力,但还是很有必要告诉大家溺水事故的一些特征,提醒家长们多加防范。
和影视剧中表现的溺水者拼命挣扎、大喊救命不同,真实的溺水事故大多是无声无息的悲剧。
为什么溺水的孩子
不呼救?
真正的溺水往往是无声的,溺水的孩子往往忙于呼吸,而没有办法呼救。他们不见得会喧闹,甚至没有哭闹、没有气泡,然后安静地沉入了水底。
下图是 Great Lakes Surf Rescue Project (GLSRP,大湖冲浪救援项目)提供的《溺水时的样子看起来像什么》,这幅图描述的是发生在大海里的溺水情况。溺水的征象:1、面向海岸;2、嘴巴在水平线上下;3、头部往后仰;4、身体直立;5、动作像在爬楼梯;6、眼神呆滞,没办法集中;7、头发是湿漉漉地耷拉在额头或者盖住眼睛。在岸上的人看来,孩子露出水面的表情通常是非常平静的。一切的挣扎和求生动作,都被掩盖在摇荡的水波之下,不被人所察觉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溺水事故发生时,岸上甚至旁边明明就有人,却没有一个人呼救,而是“眼睁睁地”看着水里的孩子死去。
不是不想呼救,不是视而不见,而是水底下的人,早已“失声”。为什么岸上的孩子没呼救?
除开前面提到的没有察觉,最直接的原因,通常是畏惧。几个小时前还和自己嬉笑怒骂的小伙伴,如今在自己眼前,逐渐失去生命。发生了什么?他怎么在水里?要下去救吗?我该怎么办?哪里有人啊?快来帮帮我们!迷茫、震惊、纠结、无措。未接受过正规防溺水教育的孩子,第一时间往往是大脑打结一片空白。因为太害怕,浑身战栗喉咙打颤,甚至没反应过来要叫大人。等到思绪清明过来,一切往往已经太迟了。常人在死亡面前很少能保持冷静,更何况是心智未成熟的孩子。极度畏惧下的“无作为”,应该被人性所理解。不要去追究,更不要去苛责,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失察和懦弱,让孩子一生都活在“我没能救起他”的愧疚当中。
韩国女星秋炫瓷的妹妹幼时溺亡
母亲经常骂她“你替她死”
为何溺水事件频发?
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溺水事故已经触目惊心,而现实中的数据则更让人痛心。
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可能存在溺水隐患,这是很多都没有意识到的一点。人们往往以为溺水都发生在大江大河或宽阔的水面,但现实中的溺水风险则更加隐蔽。
早年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显示,河道密布的孟加拉国,平均每天就会有50个孩子溺亡,超过80%的溺亡情况发生在离家不到20m的地方,主要原因是缺乏监督。
在我国,溺水是 1~14 岁儿童意外死亡最大的原因。有游泳时候溺水的,有不慎跌落河渠、水库、湖泊溺水的,还有是在家里,澡盆、浴缸甚至马桶等地方溺水的。
不让孩子去外面游野泳,不等于规避了所有的溺水风险。
溺水后的正确急救
必须指出的是,把溺水的孩子倒着控水是典型的错误操作。溺水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窒息,而不是肺里进了水。控水倒出来的水,多是胃里的水。溺水后的救援黄金时间是 4 分钟内,我们越早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,就有越大的希望救回孩子,花时间在控水上,实际上是浪费了宝贵的急救时间,运气好的话,一些孩子可能会恢复呼吸,而另一部分孩子则会因为错失良机而失去生命,或者造成终身残疾。我们无意指责伸出援手的每一个路人,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,救回更多的孩子。1、立刻把孩子带离水面,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,判断孩子有没有意识;2、请人帮忙打急救电话,如果附近能找到 AED 的话尽快取来;3、判断孩子有没有呼吸,如果没有,要立刻打开孩子的气道,排查孩子的口腔内是否有水草或其他异物堵塞,有的话要立刻帮他清除;4、开始做人工呼吸。先做 2~5 次人工呼吸后再开始胸外按压;5、一直持续以 30 次胸外按压 +2 次人工呼吸的比例做急救,直到专业的医务人员到来;6、如果孩子有自主呼吸,可以将孩子侧卧,口朝下,避免因气道异物导致窒息。1、胸外按压的位置为两乳头连线和胸骨交接的位置,如果对象是婴儿,位置为连乳头连线以下与胸骨交接的地方;2、以腕关节、肘关节和肩关节在同一垂直于胸壁的姿势进行按压,如果对象是婴儿,方式为以双指垂直于胸廓表面的姿势进行按压;3、按压的深度大约是 5cm,按压的速率是每分钟 100~120 次,如果对象是婴儿,按压的深度为 4cm;1、抬高下颌,每次人工呼吸持续的时间为 1 秒钟;预防溺水
你需要知道这些
虽然溺水很危险,但也不表示我们要禁止孩子游泳和泡澡。那么对于不同年龄段,如何防止孩子溺水呢?溺水容易发生在家里的澡盆或马桶这种看起来没什么危险的地方。家长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,我们一定要注意随时看护宝宝,哪怕半秒钟也不要离开;尽量不要让宝宝在没有看管的情况下独自靠近水源,毕竟谁也不知道危险会在什么时候发生。
你可能要问了:马桶怎么会溺水呢?看看下图👇
溺水更容易发生在天然水域或者泳池,家长除了要教育孩子不要到天然水域游泳,在泳池游泳时一定要家长一定要严加看管,不要低头玩手机、看书,有时候危险就发生在家长出神的一瞬间。1、不要使用卡脖式泳圈
2、任何时候不要让孩子单独呆在泳池、浴缸里,十几秒都不行。
3、孩子感冒、发烧、腹泻、皮肤有破损、湿疹等问题时最好不要去游泳,以免交叉感染。
4、游泳前一小时不要喝奶,游泳后要及时补水喝补充食物,1岁以下的孩子在水中不要超过30分钟。
5、为孩子准备专门的泳镜、泳帽和浴巾,以免有水进入耳朵导致中耳炎。
6、如果家长和孩子同时在水中,我们要保持一个手臂以内的距离,以便在孩子发生状况时及时把他拉起来。
7、学会心肺复苏。由于溺水的根本机制是缺氧,最新的关于溺水的循证医学推荐是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,再进行胸外按压30次,随后2次人工呼吸,继之30次胸外按压,随后重复2:30循环。目的就是为了给溺水者补充足够的氧。(前文的视频有讲解)
另外需要提醒的是,并不是说孩子身上有救生衣、救生圈就一定安全,孩子完全可能摘掉或滑脱,或者它们有可能在使用中漏气损坏。充气式水上玩具则更加不可靠。
无论如何,家长都要保持眼睛不离开正在游泳的孩子。
各种生命的教训都在告诉我们,有水的地方就有安全风险。上面这些做起来似乎有点繁琐,但必定是给孩子最好的呵护了。
我们要学会溺水后的急救措施,更要学会避免溺水的发生,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享受玩水,而不是被水吞噬了生命。
免责声明:本文数据更新于2021年7月。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、健康、用药的科普信息,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。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。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,请给我们留言。
注: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。